产品认证

国家锂电池产品检验检测中心

国内领先的高端储能产品国际国内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电池检测的新规范与影响

        近日,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的发布,引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该规程将于 2025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将成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检测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检测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根据《检验规程》,动力蓄电池安全(充电)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测成为必检项目。这意味着在今后的新能源汽车年检中,将重点关注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整车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电气安全指标2. 对于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车型,明确规定充放电最高温度分别不超过 65℃和 60℃,这一温度限值的设定,是基于动力电池的工作特性和热失控风险考虑的,旨在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和充电过程中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检验规程》中的可选检验项目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深度检测提供了依据。例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温度不得超过 175℃、电机控制器和 DC/DC 变换器的温度不得超过 95℃,这些指标的检测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安全性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从行业影响来看,《检验规程》的出台有望助推新能源汽车保费更合理定价。保险公司可以依据这些详细的检测项目和标准,更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风险,从而优化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策略。通过对三电等系统的检测数据,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量化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提高理赔定损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理赔纠纷。

        同时,该规程的实施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检测机构将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将有助于规范新能源汽车检测市场的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的发布,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检测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依据,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新能源汽车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立即咨询

提交